国际和国内食糖产业现状分析

分享到:
点击量: 284567 来源: 东方财富网

    1、世界食糖产量处于长期稳定增长的趋势中。近两年,由于世界食糖产量增长较快,而消费增长比较稳定,世界糖市场出现了供大于求。

    2、巴西是****大产糖国和食糖出口国,产量约占世界的25%。巴西作为世界上*大的用甘蔗生产原糖和燃料乙醇的国家,也成为了世界上原糖和燃料乙醇生产成本*低的国家,原糖生产成本约合6.5美分/磅,原糖价格为10~15美分/磅,燃料乙醇价格约合0.2美元/升,汽油价格为0.6~0.7美元/升。

    3、印度是世界**大产糖国,食糖产量已连续两年快速增长,超过了全球糖产量的20%,虽然预计07/08榨季,印度的食糖产量会低于先前预期的3178万吨,甚至有可能从06/07制糖年的3064万吨降至2600万吨的水平,但国内过剩量依然很大,出口部分有望继续增长。

    4、欧盟27国的糖产量约占全球糖产量约14%,由于政策的变化,欧洲的食糖市场从先前的供大于求转向供求趋紧,由传统的净出口国转向了净进口。

    5、美国的糖产量约占全球糖产量的约5%。过去几年,美国燃料乙醇工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燃料乙醇的需求量剧增,美国玉米的种植面积在增加,占用了其他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如小麦、大豆、甘蔗,预计随着美国能源法案的实施,将进一步推动美国玉米种植面积的扩大,甘蔗和甜菜的种植面积将很难增长甚至会继续减少。

    6、我国食糖产销量仅次于巴西、印度,居世界第三位。2003年以来,我国食糖产销基本平衡。

    7、从长期趋势看,我国食糖产量呈现周期性的波动,06/07榨季刚好处于上升周期,且上升趋势会延生到07/08榨季��至08/09榨季,其中甘蔗糖所占比重也处于上升趋势中,而甜菜糖所占比重处于下降趋势中。

    8、未来我国食糖消费量的增长主要来源于:一是人均食糖量的增长,二是有效禁止糖精的使用,此外,玉米价格的大幅上涨,甘蔗糖对淀粉糖产生了较强的替代作用,进一步扩大了食糖的消费空间。

    9、甘蔗已成为一种重要的能源原料,原糖与乙醇形成了替代关系。市场方面已把食糖价格的走势与石油价格的走势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10、产量的过剩使得全球食糖市场08年仍将维持供大于求的格局,供给过剩将给国际糖价短期上涨形成压力,将主要呈现震荡调整局势,甚至还有下调的可能性。预计糖价将在08年后走向供需关系趋紧的状态,届时,糖价将出现回升,并可能维持走高,因此国际远期糖价相对看多,有上涨的诱因。

    11、目前国内白糖市场依然供大于求,短期糖价持续上涨的可能性不大。但在国内糖价比较疲软,而国内粮食作物如大豆、小麦价格大幅上涨,玉米、水稻价格也有明显上涨的情况下,农民将根据种植效益,增加播种收益高的,减少收益低的,若甘蔗种植面积大幅减少,国内食糖的供求形势发生改变,那么08/09榨季之后的国内远期糖价将相对看多,同样具有上涨的诱因。

    12、1996年之后,我国食糖产量逐渐提高,食糖供应基本满足了市场需求,扭转了过去大量依赖进口的局面,2006~2007年,我国食糖产量进一步增长,自给程度也进一步提高,加上我国食糖进口的配额限制,尽管国内价格要大大高于国际市场价格,国际食糖市场价格波动对国内价格的影响将减小,但如果未来国内供求关系发生变化,对国际市场的依赖增强,那么国内糖价将与国际糖价的联动性将增强。

    一、国际食糖业概况

    近几年,全球食糖产量1.20~1.64亿吨,消费量约1.40亿吨,食糖产量排名前十位的国家(地区)是巴西、印度、欧盟、中国、美国、澳大利亚、墨西哥、泰国、菲律宾、古巴、南非,这些国家的食糖产量约占全球总产量的70%以上。

    世界食糖产量处于长期稳定增长的趋势中。主要受干旱气候的影响,2004~2005年,世界食糖生产经历了一个较大幅度的下滑,从2003年的1.48亿吨下降到05年的1.18亿吨,其中印度食糖产量从2003年的2214万吨下降到2005年的1417万吨,中国从2003年的1138万吨下降到05年的982.6万吨,2006年之后,由于印度、中国等国的产量恢复,世界食糖生产得以迅速恢复并创历史新高。近两年,由于世界食糖产量增长较快,而消费增长比较稳定,世界食糖市场出现了供大于求。

    (一)巴西食糖业概况

    巴西是****大产糖国和食糖出口国,产量约占世界的25%。巴西制糖期中南部为5月至12月,东北部为9月至次年4月。05/06榨季,巴西原糖产量2685万吨,出口1709万吨,国内消费1063万吨;06/07榨季,巴西原糖产量同比增长18%,达到3145万吨,其中出口2085万吨,增长19%,国内消费1080万吨;预计2007/08榨季,巴西食糖产量将小幅增长,达到3210万吨,其中出口部分依然较大,达到2060万吨。

    巴西糖业生产是以政府津贴为基础,自70年代全球性能源危机以来,巴西政府鼓励甘蔗糖厂部分甘蔗生产酒精,代替石油,刺激了甘蔗产量的持续增长。

    1998年5月巴西放开糖价和酒精价格,价格由市场需求确定,但政府仍对这一特殊行业进行必要的干预和保护。其糖业政策主要有(1)食糖与酒精联产计划:政府控制酒精与汽油掺混的比例,当糖价下跌时,提高汽油中的酒精掺混比例,多耗用酒精,从而支持国内糖价恢复。通常情况下,汽油中的酒精比例每提高1%即可创造约3.5亿公升的酒精需求。(2)各州政府对本州内的甘蔗不收税,但对跨州收购的甘蔗征9%或12%的税;同时对国内销售的食糖征收12%的营业税(销售额的12%),但政府对出口糖免除一切税赋。(3)进口关税:对南共市(拉美两大经济组织之一—南方共同市场MERCOSUL的简称。巴西、阿根廷、乌拉圭、巴拉圭是其成员国,智利、玻利维亚是该集团的联系国。)

    以外的国家收取17.5%的共同对外关税(TEC),酒精为21.5%。(4)出口补贴和乙醇交叉补贴。

    巴西发展燃料乙醇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方面国内石油资源匮乏,另一方面盛产甘蔗,农业资源丰富。巴西是贫油国,1973年和1979年爆发的两次石油危机给正在快速发展巴西经济造成了沉重打击,为实现能源自给,巴西政府加速实施了以燃料乙醇为重点的替代能源战略,提高了乙醇汽油中的乙醇比例,加大了对燃料乙醇的研发投入并扶持相关企业。巴西自然条件优越,甘蔗资源丰富,在以甘蔗为原料的燃料乙醇生产与推广使用方面具有代表性。目前,巴西年产酒精已超过1200万吨,酒精在汽油中的添加比重为20%~25%,50%以上的汽车使用酒精燃料,而且生产的新一代汽车可以完全使用乙醇为燃料。

    巴西作为世界上*大的用甘蔗生产原糖和燃料乙醇的国家,也成为了世界上原糖和燃料乙醇生产成本*低的国家,原糖生产成本约合6.5美分/磅,原糖价格为10~15美分/磅,燃料乙醇价格约合0.2美元/升,汽油价格为0.6~0.7美元/升。因此,当糖价下跌时,提高汽油中的酒精掺混比例,多耗用酒精,从而支持国内糖价恢复;当糖价上涨时,可减少燃料乙醇的生产,多生产原糖。

    (二)印度食糖业概况

    印度是世界**大产糖国,食糖产量增长很快,超过了全球糖产量的20%,2005/06榨季,印度食糖产量从上一榨季的1390万吨增加到2114万吨,增加724万吨,增幅达52%左右,其中出口151万吨,国内消费1979万吨;2006/07榨季,印度食糖产量继续提高,达到3064万吨,增加950万吨,增幅达45%左右,其中出口180万吨,国内消费2150万吨;预计2007/08榨季,印度食糖产量将达到3178万吨,届时产量过剩将达到1000万吨左右,出口压力增大,如果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不采取积极措施应对的话,那印度的食糖产业将面临巨大的危机。*近,虽然国际糖业组织下调了印度07/08榨季的产量,但供大于求的局面已成定局。

    同时,印度政府初步预测,2007/08年制糖期印度食糖可能减产200万吨,但由于国内食糖库存量很高,即使减产也不会影响其2008年食糖过剩的局面。

    长期以来,印度糖业一直受政府的严格控制,政府不仅掌管着糖厂每月投放市场的食糖数量,还把甘蔗的收购价制定权牢牢控制在手里,政府的**分配制度控制着国内销售,印度政府和印度食糖进出口公司实施的批准制度控制着食糖进出口。

    严格的市场管制政策造成的后果是:一方面印度联邦政府为取悦蔗农而不断上调甘蔗收购价(政治上的需要),同时向糖厂提供无息贷款,帮助糖厂向蔗农支付蔗款,另一方面印度国内糖价跟随国际糖价波动。这种局面导致印度糖厂03/04、04/05榨季的亏损额累计达到了约11亿美元(500亿印度卢比)。为保护本国食糖产业,杜绝国外食糖流入印度市场,印度政府对进口糖征收60%的进口关税,外加850卢比/吨的营业税,同时还对免税进口原糖(这一部分进口不计入进口量)加工成白糖后复出口进行严格控制。

    为此,印度政府一方面正在积极推动在汽油中添加5%酒精(E5)的计划,目前还没有设置具体的实施时间;另一方面,印度政府已开始鼓励国内出口商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出口目标主要是巴基斯坦、孟加拉、印尼、埃及和沙特,2007年8月,我国也开始**进口印度糖,数量达到10万吨。为扩大食糖出口,印度政府采取了许多鼓励措施,比如免除食糖消费税、免除850卢比/吨的营业税,对运费进行补贴,此外还将实行把出口食糖时所征收的关税中的4%退给出口商等措施。预计2007/08榨季,印度食糖出口部分会有较大幅度增长,超过300万吨。(完)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