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川酒的未来

分享到:
点击量: 284040 来源: 《经营管理者》

     从制酒的历史来看,从酒的味道来说,从酿酒的工艺来比,地球人都知道,四川的名酒是一绝。*能体现四川**之国精髓的那一定离不开川酒。五谷精华和着四川人性格的火辣、善良、辛勤、勇敢、智慧都尽在川酒那醇、香、辣、回味悠长的酒水里被一一体现得****。都说北有杜康,南有五粮,历史的悠久要追述到商周时代去了。四川几千年的文化、风俗都溶进了清洌、酣香的酒水里。连新近考古发掘的全兴水井坊,历经几百年,似乎都都还散发着浓浓的酒香。四川的空气、四川的人都被陶醉了。

     古代,过年喝酒,非常注意酒的品质,有些酒现在已经没有了,只留下许多动人的酒名,如“葡萄醅”、“兰尾酒”、“宜春酒”、“梅花酒”、“桃花酒”、“屠苏酒”等等。在这些酒中间,流传*久、*普遍的,还是屠苏酒。但是屠苏酒的名称是如何来的?又是用什么制作的?从来传说不一,我们不妨先从这里聊起。

     屠苏是一种草名,也有人说,屠苏是古代的一种房屋,因为在这种房子里酿的酒,所以就称为屠苏酒。流传*广的一种说法是,屠苏酒是汉末名医华佗创制而成的,其配方为大黄、白术、桂枝、防风、花椒、乌头、附子等中药入酒中浸制而成,这种药酒具有**温阳、**散寒、避除疫病的功效,后来在唐代名医孙思邈的手里推广开来。孙思邈是有史可证的百岁老人,其“示范作用”不可小估,因为这里面可能就有屠苏酒的功劳啊。每年腊月,孙思邈总是要分送给众邻乡亲一包药,告诉大家以药泡酒,除夕进饮,可以预防瘟疫。他还将自己的屋子起名为“屠苏屋”。以后,经过历代相传,饮屠苏酒便成为过年的风俗。

  ��  古时饮屠苏酒,方法很别致。一般人饮酒,总是从年长者饮起;但是饮屠苏酒却正好相反,是从*年少的饮起。也就是说合家欢聚喝饮屠苏酒时,先从年少的小儿开始,年纪较长的在后,逐人饮少许。宋朝文学家苏辙的《除日》诗道:“年年*后饮屠苏,不觉年来七十余。”说的就是这种风俗。有人不明白这种习惯的意义,董勋解释说:“少者得岁,故贺之;老者失岁,故罚之。”这种风俗在宋朝仍很盛行,这种别开生面的饮酒次序,在古代每每令人产生种种感慨,所以给人留有深刻的印象。直至清代,这一习俗仍不衰。今天人们虽已不再大规模盛行此俗,但在节日或平时饮用这些药酒的习俗仍然存在。

     你看,这不就是真正的酒文化之一吗?现在很多的酒厂都在宣传酒文化、推销酒文化,喝酒的人也在慢慢的学会品“酒文化”了。但川酒界目前流行的所谓“酒文化”,很多就是在包装上不断的翻新,以新、奇、花哨的包装和造型去迎合消费者。于是不管是三星堆的青铜人头像还是清朝的花瓶,都被用来当酒瓶的造型了。“我不知道几千年前的青铜人头像、清朝的花瓶和酒有什么渊源,和酒又有何联系,倒觉得这是一种哗众取宠”,收藏了上千件名酒的行业人士陈邀正毫不掩饰自己的不满之情,“还有一种啊,就是大讲特讲酒的‘故事’,其实一大半都是瞎编的。把历史上和酒无缘无故的人或事生搬硬拉在一起;把一些神啊鬼的都当成酒神酒仙来宣扬了。这是在讲酒文化,还是在糟蹋酒文化?”陈邀正告诉记者,另外一种就是以现在某种思想,某种处世的态度来给酒取个名字,也被称为具有‘酒文化’。这*多也只能算是体现了一种风格,酒文化还沾不上边。既然讲文化,那一定跟历史和现实是分不开的,为什么不花点时间去好好研究发掘一下历史资料,同时在提高品质上下功夫呢?老陈的这些话,的确值得大打文化牌的川酒企业们深思。(完)

*新资讯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