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国,利民,利乐!

分享到:
点击量: 282884

    据国际乳业联合会统计,2006年中国的奶类产品产量仅次于印度和美国,居世界第三位。2007年由于受到全球范围原奶紧缺、原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我国原奶价格出现大幅震荡。面对2007年我国奶业生产的起伏跌宕,奶业专家建议,我国牛奶生产应加快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换,以保证牛奶业长期可持续发展。

    近期,利乐宣布与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共同成立人大利乐奶业研究中心,由此标志着利乐原奶支持项目正式启动。这个项目主要包括三个大方面,一是和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进行合作,通过调查研究、教学培训以及建立奶业经济示范基地等手段,开展奶业经济研究,探索中国奶业发展的长期趋势和方向;二是为奶业发展重点市、县的基层干部提供一些培训,包括县长、当地畜牧局的局长,战斗在**线的基层干部,让他们了解行业的信息,包括*新的产业政策落实交流,也包括一些国际、国外养牛业的情况,探究合理的奶农经济组织模式,提升奶业管理水平;三是与中国奶业协会共同实施“奶农学校”项目,通过电视教学、送课下乡、教材免费发送等方式,深入浅出地将奶牛良种繁育、饲养管理、卫生保健等实用知识教授给广**农。

    利乐公司作为一家食品加工与包装解决方案供应商,为什么要支持原奶这样一个看似与公司业务没有直接关系的项目?利乐中国有限公司副总裁杨斌表示:“作为食品行业的包装和加工系统供应商,利乐公司一直相信一种产业链的和谐发展观。利乐在中国也觉得企业有责任、也有义务,为中国的乳业做一份贡献。”利乐公司自上世纪70年代末进入中国以来,就意识到中国的乳品工业要有健康发展,必须着眼于整个产业链——只有产业链各个环节和谐发展,整个乳品工业才能够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因此,利乐没有将自己定义成传统意义上的供应���,而是成为中国乳业整个产业链上的一个积极参与者,与中国乳业走“共同成长”之路。为此,利乐对产业链的上、中、下游均积极参与,其中,支持上游奶源建设就属其一。

    “在过去的十年里,中国奶业乳品加工、奶制品产量一直是世界关注的焦点,因为它们保持了年均两位数的增长速度。2007年,国际乳品联合会的预测数据显示,在未来的五年里,这一令人瞩目的增长势头将继续保持下去,世界原奶增长量的50%将来自中国,中国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如何保持继续增长的势头,以确保今后十年的可持续发展是奶业面临的*大挑战。”在2008中国奶业发展高峰论坛上利乐集团执行副总裁黎博文先生讲到:“2007年以来,全球范围内出现了原奶紧缺的状况,乳业的很多方面因素受到影响,包括中国乳品企业也不例外。利乐对这个全球性问题非常关注,令我们感到欣慰的是,我们看到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原奶问题,迅速采取行动,颁布了相关的政策,以保障广**农的利益,确保高质量的原奶供应。利乐公司信奉产业链共同增长这个原则,这意味着我们的业务增长和产业链各个环节的稳健增长是密不可分的。尤其是和奶牛养殖场产出的**、卫生的原奶与他们良好的运营管理息息相关。奶牛厂是我们的**车间,这里决定了原奶的质量和数量,它们是乳品企业产量和质量的前提保证。正是基于和产业链共同增长这样一个坚定的信念,利乐公司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积极支持中国的奶厂建设,为中国的牛奶行业提供各种各样的培训,包括一些国际合作的项目。2003年,利乐公司和中国国家农业部一起合作,开展了一个“原奶升级计划”,这个计划是配合国家“学生奶”计划,针对向国家学生奶提供原奶的牧场进行培训、调研,帮助他们搞一些管理改进项目。通过这个项目,目前已经有26家“学生奶奶源升级计划示范基地”的原奶质量达到甚至超过了欧盟标准。高质量的原奶供应,对于继续保持奶业的强劲发展势头非常重要,也是我们产业链中每个环节获得成功的关键,更是为中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提供高营养食物的必须之举。利乐将一如既往地支持中国奶业的可持续发展。”

    利乐在中国做了很多类似的工作,原奶支持项目是把利乐对原奶方面的支持工作更加地系统化、正式化。这里还要提到利乐公司全球性的“办公室”——“以食品促发展办公室”。这是一个很特别的部门,它和利乐的业务没有直接的联系,不从事销售和市场,它做的事情就是去帮助各个国家,包括一些发展中国家,通过支持当地的某个农业项目,为其经济发展注入一些催化剂。据利乐中国有限公司副总裁杨斌介绍:“在以食品促发展办公室的指导下,利乐公司在哈萨克斯坦进行了类似的项目,包括通过和政府及当地学术部门的合作开展牧场培训、奶农培训,并配套地进行一些学生奶的试点,因为学生奶本身就是形成一个消费市场来拉动奶农经济发展的项目,可能不仅仅是解决一个喝奶问题,还有解决饥饿的问题。比如说,在有些非洲国家,利乐尝试在学生奶里面添加了一些木薯类植物,这样孩子在学校喝奶的时候,它甚至于是作为一种粮食的补充,提高孩子们的营养水平。同时带动对上游奶农和种植业的刺激。”

    目前,环保意识已深入人心,环保早已成为企业的一个业务特征,也是一种业务态度。面对一些跨国公司在利益的驱动下的环境污染转嫁,置环境于不顾,置基本的社会责任感于不顾的现象,2007年9月,作为全球知名的食品加工和包装供应商,利乐**发布了《利乐中国环保报告》,报告详细介绍了利乐在全球统一的环保理念以及利乐中国长期以来围绕产业链上下游所做的各项环保工作,体现着利乐公司“产业链的和谐发展观”。这份厚达40多页环保报告,其所用的纸张采用的是无菌复合纸包装再生利用材料,这份报告既是利乐中国近30年环保历程的总结,也是其承载企业社会责任,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奉献之举。“包装带来的节约应超过其自身成本。”这是利乐公司创始人鲁宾•劳辛博士的名言。为此利乐中国有限公司副总裁杨斌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对利乐公司围绕‘3R原则’和‘生命周期管理法’,逐步发展和完善的一整套先进、成熟的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技术体系做了细致的讲解。

    “3R原则”,即可再生性(Renewable),循环再利用(Recyclable)和企业责任(Responsible)。“生命周期管理法则”是遵循产品从原材料采购、生产,到分销,再到回收和循环再利用的周期,将环保的理念延伸到各个环节,全方位地促进产业链的和谐发展。

    首先是可再生能源方面。全球气候的变暖正引起越来越多人的重视,我们知道地球上的资源是分两大类,所有的矿物资源,包括石油、金属,这些都是****资源。而像森林资源和一些植物资源、太阳能、风能这些叫做可再生资源,通过良好的管理,它们是可以取之不竭的。利乐公司强调尽可能利用可再生能源,所以在包装发展上,特别地重视采用来自森林的纸张。在利乐所利用的塑料方面,也在采用可再生资源的生态塑料。在强调采用这一类的材料的同时,利乐也强调公司所有的纸张都必须来自可持续管理的森林,这些都是可再生资源,并且利乐要求所有的供应商必须确保来自森林的纸张经过良好的管理,经过合理的认证。同时,利乐在中国也开展了森林可持续管理认证推进项目,和世界自然基金会(WWF)进行合作,帮助福建的一个林场通过国际权威的“森林管理委员会”(FSC)认证。下一步利乐还会在公众中推广森林可持续管理概念,让更多的企业和消费者了解可再生资源的意义。

    其次是可再生利用。对包装企业来讲,企业的责任不是在产品推到市场之后就终结了。利乐认为在包装产品完成了它的保护功能之后,还要考虑怎么样能够把这些包装的废弃物利用起来,不浪费有用的资源。利乐全球也把这个包装废弃物的再生利用作为所有市场考核的项目之一。利乐有一个专门的项目组,对中国废弃包装物再生利用的整个价值链进行分析后发现,中国的包装废弃物的再生利用率还是很高的,主力军就是大量的清洁工和拾荒者。。于是利乐将工作锁定在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推进再生利用技术,让终端产品的价值有所提高,从而拉动作为原材料的包装废弃物的回收价格。因此,利乐就和一些再生利用企业进行合作,改进他们的生产工艺,帮助他们进行市场推广,目前来看,这些工作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另一个方面,针对大量从事废弃物回收,但是缺乏知识,组织无序的清洁工和拾荒者,利乐公司也充分意识到他们的价值,从2006年底开始,利乐和大型的回收公司合作,为这些拾荒者、清洁工提供一些培训,让他们了解废弃饮料盒的回收价值,更积极地参与回收工作。经过这两方面的努力,利乐取得了一些非常可喜的成绩,比如说在废弃包装的回收方面,2006年的数字是4900吨,2007年的回收量达到了12000吨,整整翻了一番还不止。虽然这和市场上的饮料盒总数相比,回收比例还是相当小,但却展现了一个非常好的趋势,利乐将继续不间断地推进下去。

    *后是企业责任。利乐将环保的理念渗透到生产和企业文化建设等多个方面。利乐所有的包材生产工厂均将节能减排作为重要的考核指标,并采用先进的管理模式保障环保的成效。自2001年起,利乐发起针对内部员工的“利乐环境日”,每两年举行一次,开展不同主题的宣传活动。2007年,利乐设在上海的中国总部还购买了12万千瓦时的绿色电力,率先成为全部采用绿色能源的“环保办公司”,此举意味着一年中可以减少115吨二氧化碳的排放。

    纵观利乐公司实践企业社会责任的方方面面,确有一些独到之处。早些年,曾经有人把社会责任仅仅看作是一个慈善事业,今天捐赠一些款项,明天建一个希望小学,认为这就是体现企业责任。其实立足于行业,促进整个产业链的和谐发展也是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内容。任何一个企业都身处在一条产业链中,需要依托所有相关的“群体”,例如上游供应商,下游消费者等等,只有步伐一致,企业才能具有真正长久的生命力。利乐公司深刻理解这一点,因此始终坚持贯穿产业链的和谐发展观。对利乐来讲,关注上游原奶建设,与乳品企业共同生长,培育消费市场,致力环保,促进包装废弃物回收,这些都是社会责任的一部分。

    借用利乐中国副总裁杨斌的一句话来说:“企业的社会责任应该以一种全局的观念,发展的眼光来对待,它不仅仅是一种慈善,更是对自身行业的一种促进,它需要企业从心底里认可它,而不是作为一个交待。” (完)

*新资讯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