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醋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分享到:
点击量: 308765 来源: 经济日报

    目前我国谷物醋产量已达250万至300万吨,醋在我国乃至世界调味品市场占有重要地位———  

    常言道,“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醋在日常生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一席。

    据中国调味品协会的资料显示:目前**谷物醋产量已达250万至300万吨,醋在我国乃至世界调味品市场都占有重要地位。与此形成对照的是,醋行业却一直未能走出走街串巷、小打小闹的境地,难以做大做强,在整个调味品中仿佛充当着“小产品”的角色。

    山西是醋的生产和消费大省,年产食醋30万吨左右,占**总产量的十分之一,而如此大规模的产量却分布在大小不等的1100家醋厂,对于山西的一些农村来说,至今还保留着家庭酿醋的古老传统,可以说是“村村有醋坊,家家酿醋忙”。“规模小、品牌小,技术含量低、市场竞争不规范等都是阻碍我国食醋行业做大做强的重要原因。”我国微生物专家程光胜教授认为。

    市场秩序要规范

    闻名**的镇江香醋就曾经由于市场秩序的混乱,有过由“香”到“涩”的经历。

    镇江香醋的酿造史可追溯到唐朝。

    1985年前,整个镇江市只有两家香醋酿造厂。但1985年后,“镇江香醋”的酿造厂突然在**各地兴起了。仅一个镇江市,高峰时期就有100多家大大小小的镇江香醋酿造厂;而**有20多个省区市在制造镇江香醋。

    “原先镇江香醋有个强制性的酿造标准,要经过6—7天的糯米发酵、做成醋醅,再经过21天的翻醅、发酵,一系列工序结束后还要放在太阳下暴晒储存6个月以上。”一位镇江香醋酿造厂的负责人告诉记者,“现在有的厂子走捷径,快速生产产品���产量是上去了,可‘镇江香醋’的牌子却受到了影响!”

    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恒顺香醋自发设立了“打假办”,每年花几百万元雇人“征战”**市场,寻找镇江市内外偷工减料制造镇江香醋的证据。但“打假办”有些理不直、气不壮,因为镇江香醋品牌并非恒顺一家所有,而是一个集体品牌。

    由于镇江香醋一直没有统一商标,给许多“三无”企业留下可乘之机。为维护“镇江香醋”品牌,镇江市申请了原产地保护,并在2001年底获得通过,只有采用镇江本地特有的原料和特有的发酵工艺,且必须达到相应的国家标准的产品,才能冠以“镇江香醋”称号,从制度上杜绝了外地生产假冒“镇江香醋”。

    山西老陈醋的主要产地清徐县,则通过成立行业协会来治理市场存在的不规范行为。

    清徐县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近百家,不乏像东湖、水塔、来福这样的知名企业。“但也有一些厂家和个体作坊为谋取私利,粗制滥造食品醋,使同行企业声誉受损。”山西省质监局的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说。

    2004年11月,“山西清徐县老陈醋行业协会”成立,并制定了《山西清徐老陈醋行业协会会员公约》。“发扬行业自律精神,互相监督,保证产品质量,鼓励公平竞争,加大整顿食醋行业力度,坚决打击粗制滥造行为,是协会成立的主要目的之一。”协会会长冯建生说。

    做大做强成共识

    山西老陈醋具有数千年的历史。全省能排得上“号”的大小醋厂有1100家,此外,那些投资少、技术低的小企业更是多如牛毛。在几年前,江苏镇江七八十家中小型制醋企业,也就是活动于自己的一片天地里,难以走出家门。

    “我国食醋企业的分布区域性特别强,基本上没有形成**性的大企业,小而散是整个行业的一大特点。”中国调味品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刘传刚说。

    镇江在帮助制醋企业做大做强方面已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据了解,镇江市通过实施食品质量**市场准入制度,来扶持做大做强一批企业,淘汰一批劣质企业,鼓励整合一批有发展潜力的企业。

    在申领许可证前,镇江全市76家制醋企业的生产能力为10万吨,其中恒顺、恒丰两大制醋企业为7.5万吨,其余74家中小型企业的生产能力总和为2.5万吨。申领许可证后,全市酿醋企业被淘汰了三分之一左右,生产能力却增加了近20%。

    “要引导镇江的香醋以重点企业为核心,通过兼并、收购、参股、控股等形式,对全市制醋企业实行跨地区、跨行业的资产重组,组建大型制醋集团,从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优化资源配置和生产要素,使镇江醋业走上规模化、集约化、品牌化的现代工业发展之路。”镇江市市长许津荣提出。

    山西来福醋业的做大做强之路则有着自己的“招数”。

    来福醋业董事长王东狮介绍,为了开辟南方巨大的市场,来福醋业首先将目光锁定在广东,市场开拓以连锁加盟和专卖店的方式进行。“我们直接建立自己的销售渠道、走终端市场,不进商场、超市,这是我们比较独特的一点。来福的产品销售要分三路:一是酒店用的作料醋;二是**大酒店专门用的醋,走的是精品路线;三是直接针对小区,通过促销提升品牌。”这是王东狮的扩张计划。

    科技投入需加大

    “在做大的同时,一定要将醋企业做强!而科技和品牌则是把企业做强必不可少的两翼。”这是业内人士的共识。

    “我国食醋生产已有几千年历史,但对食醋技术分析仍然是空白。”程光胜教授告诉记者,“例如为什么我们制醋要用高粱、糯米、麸皮等为原料?为什么要经过特定长时间的发酵?在这期间,微生物种群发生了哪些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醋中氨基酸、丙氨酸等有机成分有什么作用?这些问题我们一直没有搞明白。”我国的食醋生产历史悠久,就像其他的传统工艺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一样,更多靠的是一代代的传、帮、带,靠的是观察和口感,靠的是实践和经验的积累。

    对此,程光胜教授建议要在以下三方面加强科技研发:一是大力开展微生物遗传工程研究,选育优良菌株,构建超级功能菌,优化大曲微生物菌群。二是进行酿醋代谢工程的研究,提高原料利用率、糖醇转化率,增强食醋香味,确定*佳工艺而达到提高产量与质量、降低成本、增加经济效益的目的,加强下游加工过程的研究,建立分离、浓缩和陈化新技术,消除沉淀混浊。三是进行制醋生产设备的优化与研发,逐步完善各种遥感探测与控制仪器,实现发酵参数与过程的自动化管理。

    “我国的醋企业应加大科研投入的力度,目前,平均研发投入只占销售收入1%的水平是远远不够的。而且要加大**研发力度,抓好产品**,要开发出更多多样化、方便化的产品。”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质量管理司副司长惠博阳认为。

    镇江恒顺醋业建立了一个拥有20多人的酱醋研究所,年投入资金达数百万元,设立了江苏省**个专门研究食品发酵技术的博士后工作站。加大科技投入、推陈出新,使醋产品身价倍增。恒顺公司生产的一种醋胶囊,在国外市场上每瓶的利润比一台彩电还要高。

    北京王致和食品集团的穆亮则提出,我国的制醋企业引进先进工艺和进行产品**时,必须保证自身的特点,千万不能削足适履或邯郸学步。同时他还强调,我国谷物醋企业还应当提高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抵御假冒伪劣产品的冲击。

    品牌建设要重视

    醋是我国食文化的闪亮名片。如何把传统品牌转化为现代品牌,打造成为世界品牌,成为中国制醋业的理想。

    “与理想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目前整个醋行业品牌分散,走出‘省门’的品牌都少之又少!”刘传刚说。

    山西省现在使用醋产品的注册商标有300余件,获得国家****1件(水塔牌);****有6件,即“东湖”、“益源庆”、“四眼井”、“尧都”、“来福”、“古灯”;列入国家重点保护商标1件,即“东湖”。全省大小上千家醋厂都是靠“山西老陈醋”这块招牌闯天下,真正靠自己品牌信誉拓展市场的厂家****。

    镇江现有80多家醋厂,其中11家获得了原产地域产品标志使用权,虽然说在2001年底,“镇江香醋”获得了国家的原产地保护,但却一直没有能够注册成功集体商标以取得商标法律保护。

    根据我国《商标法》规定,除集体商标、证明商标以外,县以上行政区划不得作为普通商品商标进行注册,“镇江”二字成了“镇江香醋”商标注册的拦路虎。而要注册集体商标,必须由行业协会出面。

    2006年6月10日“中国名醋**论坛”上,我国的六大制醋企业发表了《中国**名企协作组织**》,提出将以培育自主品牌为目标,确保本世纪前15年争创3—5个国际知名品牌。

    山西老陈醋营养价值很高,受到消费者欢迎。   ( 记者  李  亮)

*新资讯

1